血浆及凝血因子类成分

作者:供血科 2024-08-30 79 0 0
  血浆是指抗凝全血去除细胞成分后的淡黄色液体,含有水、电解质、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各种凝血因子等,主要用于临床输注;也可以由单采血浆站单采原料血浆用于制备血浆制剂或制品。目前,根据制备方法及来源的不同,国内常用的血浆制剂分为新鲜冰冻血浆(FFP)和普通冰冻血浆(FP);根据采集和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单采血浆和病毒灭活血浆等。

一、新鲜冰冻血浆

  新鲜冰冻血浆(FFP)是全血采集后6~8小时内在4℃条件下离心分离出的血浆,在-30℃以下速冻成块后储存于-18℃以下。我国采供血机构制备的FFP有 200ml、100ml和50ml等规格,37℃水浴中融化后输注。
  FFP主要用于补充各种凝血因子、扩充血容量。适用于:①V因子和Ⅷ因子缺乏的血友病患者,在缺乏冷沉淀凝血因子的情况下可选用FFP。②肝病患者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如急性肝衰竭引起的出血。③24小时内输注等于或大于自身血容量的大量输血,发生了稀释性凝血病,或伴发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口服香豆素类药物过量引起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出血者,应立即应用维生素K1,若为急性出血应先输注FFP或普通FP。⑤抗凝血酶Ⅲ缺乏引起的出血患者,若无抗凝血酶Ⅲ浓缩剂可选用FFP。⑥免疫功能紊乱性疾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实施血浆置换者。
  FFP保存在-18℃以下,保存期为1年,FFP不能反复冻融,融化后必须尽快输注,避免不稳定凝血因子失活。FFP不能在室温下自然融化,避免大量纤维蛋白析出。血浆冰冻后采血袋脆性增大,易造成破袋,应轻拿轻放,应在冰冻状态下运输。

二、普通冰冻血浆

  与FFP相比,FP缺乏不稳定凝血因子,主要用于V因子和VⅢ因子以外的凝血因子水平降低或缺乏者的输血治疗,如严重烧创伤、大手术所致的急性失血性休克并且出现胶体液与凝血因子缺乏者,以及严重肝脏疾病、DIC、大量输血患者等。FP应在-18℃以下冰冻保存。

三、冷沉淀凝血因子

  冷沉淀凝血因子又简称为冷沉淀,是FFP在低温(1~5℃)融化后不溶解的白色沉淀物,主要含有凝血因子VⅢ、XⅢ和Fg、纤维连接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等。
  冷沉淀中含有丰富的FVⅢ,常用作FVⅢ浓缩剂的替代物治疗血友病A及获得性凝血因子Ⅷ缺乏症。冷沉淀中含有较高的FVⅢ和vWF,是vWF的理想替代品, 在严重感染、创伤、烧伤、皮肤溃疡和肝功能衰竭时,可用冷沉淀补充FN,也可在局部外用以促进创口、溃疡组织快速修复。低血容量性休克并发DIC可选用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疗。

  冷沉淀制备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2~6℃范围内,制备完成后应在1小时内重新迅速冻结,自采集日起可在低于-18℃温度下保存12个月。冷沉淀应在冰冻状态下运输。输注前先在37℃水浴中不断轻轻摇动,10分钟内融化,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导致FⅧ失活。若37℃加温后未完全融化,说明Fg已转变为纤维蛋白不能使用。

  四、单采血浆

  由于人体血浆蛋白合成速度远远快于血细胞的更新,所以间隔2周可以采浆1次,每次单采量不超过580ml(含抗凝剂溶液),主要用作原料血浆生产各种高浓度、高纯度的蛋白制品,如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制品等。目前国内外多采用多人份血浆混合,通过复杂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如低温乙醇法和层析法)分离和析出不同的蛋白组分,用于制作蛋白制品。用于分离人凝血因子Ⅷ的血浆,自采集之日起保存期不超过1年;用于分离其他血液制品的血浆,自采集之日起保存期不超过3年。

  五、病毒灭活血浆

  病毒灭活血浆是将血浆进行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选择性灭活病毒而不影响血浆各种成分的有效活性。病毒灭活血浆的适应症同FP,应在-18℃以下冰冻保存。
(供血科   陈  赞)
79 0 0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