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隐匿性乙型肝炎

作者:检验科 2023-11-09 161 0 0

一、什么是隐匿性乙肝?

HBsAg的转阴及HBsAb的出现一直被认为是乙型肝炎病毒清除的标志。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分子诊断在临床检验中的普及,发现部分患者血清中HBsAg阴性,但HBV DNA具有复制能力,血清或肝组织中HBV DNA持续存在,即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

二、隐匿性乙肝有何危害?

多数OBI发生在新生儿、婴幼儿、免疫缺陷患者、病毒变异感染者中,大部分是由机体免疫功能不全、下降或是病毒基因突变等原因造成,其与慢性肝病、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相对于普通的乙肝患者,OBI者因为并不知道被HBV感染,更容易被忽视,往往不会定期检查,哪怕发现有肝功能异常,亦不会使用抗病毒治疗,从而促成基础肝病向肝硬化甚至肝癌发展。OBI者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可导致乙肝病毒快速复制,甚至发展为致命性的肝衰竭;使用OBI者的肝脏进行肝移植等治疗,亦可能引起乙肝的传播及复发。OBI者是潜在的HBV传染源,可通过输血、器官移植和母婴密切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

三、如何预防隐匿性乙肝?

按时接种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通过3针疫苗,可以形成抗体,有效保护人体。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及血液制品人员、免疫功能低下者、职业易发生外伤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等更应急早接种乙肝疫苗。定期参加体检,到正规医院接受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功能检查等检测,如果出现HBsAg阴性,而抗- HBs、抗﹣HBe/或抗﹣HBc阳性,可以进一步检测HBV-DNA,发现乙肝病毒及时接受治疗。做好家庭及环境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勤晒被褥等。经常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增强抗感染能力。

检验科  陈明军     

161 0 0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