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输血是指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回输给患者本人的输血方式。这种输注患者自身血液的方法不仅可以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还可以避免同种异体输血诱发免疫性输血反应及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是一种经济、合理、科学、有效的输血方式。
1886年,John Duncan医师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给一名外伤下肢截肢手术患者输入自身流出的血液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直至1936年不同形式的自体输血才陆续出现,但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因输血医学和血库快速发展,自体输血进入停滞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血液冷冻保存法、现代化自体血收集和回输装置的出现,自体输血进入快速发展期,并于九十年代进入顶峰,尤其在欧美发达国家,自体输血比例占择期手术患者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北京和天津也陆续开展了自体输血,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颁布实施,自体输血逐渐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患者及家属所接受。近年来,随着全自动自体血回收机的普及和使用,自体输血已成为临床多学科择期手术和急诊手术的一种常规和标准的输血治疗技术。
按血液来源进行分类,可分为预存式自体输血、稀释式自体输血、回收式自体输血和三氧自体输血,这几种输血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实施。由于患者输注自身血液,自体输血可以有效避免异体输血所导致的血液传播性疾病;减少异体血液对受体的免疫抑制作用,降低围手术期感染的发生率或肿瘤早期复发率;避免产生同种异体抗体的风险,可免去意外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等实验室检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节约血液资源,缓解血液供应紧张状况;稀释式自体输血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对氧的摄取;预存式自体输血可刺激骨髓造血,使红细胞生成增加;回收式自体输血,用于抢救急诊大出血手术,快捷有效;为特殊群体提供合适的血液和血液成分,如稀有血型、特殊宗教信仰、含有同种抗体致交叉配血不相容的患者等。
总的来说,自体输血在保证输血安全、减少输血反应、降低传染病风险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同时也有助于加快患者机体造血速度、缓解血源紧张以及节省时间和费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自体输血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患者应在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及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了解是否能够进行自体输血治疗。
(供血科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