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精准输血?
传统输血主要依赖ABO和RhD血型匹配,虽然能避免严重的溶血反应,但依然存在风险。人体红细胞表面有47个已知的血型系统和超过300种抗原,血小板上不仅有ABO,还有HLA和HPA系统,复杂的免疫反应可能由此引发。对于大多数只需要偶尔输血的普通患者来说,传统输血方式通常足够安全。然而,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比如需要反复输血的地中海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他们因长期输血,体内容易产生针对多种血型抗原的抗体,使后续配血变得极其困难;肿瘤患者尤其是正在接受化疗或放疗的患者和器官移植患者,其免疫系统可能受损,更需要相容性高的血液制品以避免并发症。
精准输血的核心在于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在更深层次上评估供血者与受血者血液成分的相容性,实现“量体裁衣”式的个体化输血方案。它综合考虑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等多个系统的匹配程度,而不仅仅是ABO和Rh血型。
2.如何实现精准输血?
实现精准输血依赖于一系列先进的技术:1.可以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分析献血者和患者的血型基因,从而精准识别相容的血液。2.进行成分输血: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选择性地输注特定的血液成分,避免因输全血而导致的循环超负荷。3.对血液进行特殊处理:如去除血液制品中的白细胞,可显著降低因白细胞抗体引起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率,这对于多次输血或妊娠的患者尤为重要;辐照处理:用γ射线等辐照血液制品,灭活其中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这是预防致命性的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关键措施,尤其适用于免疫缺陷患者。
3.精准输血的流程是怎样的?
一个完整的精准输血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精准检测:借助基因分型等技术,确定患者的详细血型谱,并检测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2.精准筛选:通过抗原数据库,为患者快速筛选符合抗原需求的供血者。3.血液制备:根据患者需求,对筛选出的血液进行洗涤、去白、辐照等特殊处理。4.多学科协作(MDT):输血科、临床科室、采供血机构等共同制定个体化输血方案。5.输注与监测:在严密监护下进行输血,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和输血效果。
4.精准输血的未来展望
精准输血标志着输血医学从“粗放型”向“个体化”的重大转变。它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医疗理念的提升——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力求用最安全、最有效的方式挽救生命。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精准输血也能节约血液资源,避免浪费,让宝贵的血液资源能优先满足最需要的患者。
科研外事科 刘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