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亲属间不能随意输血

作者:质控科 2025-04-29 113 0 0

在影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节:主角受伤急需输血,家人毫不犹豫地挽起袖子献血,最终挽救了生命。然而,现实中亲属间直接输血并不安全,甚至可能引发致命的并发症。为什么医学上不鼓励近亲输血?本文将详细解释其中的科学原理和潜在风险。

亲属输血可能引发“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ransfusion-Associated Graft-Versus-Host Disease)是一种致命性输血并发症,通常发生在输血后1~2周。当供血者的活性淋巴细胞进入受血者体内后,如果受血者免疫系统较弱(如新生儿、化疗患者),这些外来的淋巴细胞可能“反客为主”,攻击受血者的组织器官,导致严重皮疹、肝功能衰竭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亲属,尤其是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相似度较高。如果受血者免疫系统无法识别并清除供血者的淋巴细胞,这些细胞会误认为受血者的身体是“自己人”,进而发动攻击。 比如父亲给儿子输血,儿子的免疫系统可能无法清除父亲的淋巴细胞,从而导致父亲的淋巴细胞攻击儿子的器官。兄弟姐妹间输血,若HLA半相合,则发生TA-GVHD风险显著增加。 

亲属间可能携带相同的隐性血型异常基因,比如若父母均为Rh阴性,孩子必然为Rh阴性,但若亲属间未严格检测,输血可能导致溶血反应。 而某些病毒(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可能在家族内潜伏传播。免疫缺陷患者(如癌症化疗者)接受亲属血液时,感染风险更高。 

 医学上如何避免亲属输血风险呢?(1)优先选择非亲属供血。无偿献血血库中的血液都经过严格筛查,如检测HIV、乙肝、梅毒等传染病,去除白细胞可减少免疫反应,而库存血中淋巴细胞活性也会明显降低。(2)辐照处理血液。针对必须使用亲属血液的情况(如稀有血型),血站会通过γ射线辐照灭活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从而预防TA-GVHD。(3)自体储血。对于计划手术的患者,可提前储存自己的血液(术前自体采血),完全避免排斥和感染风险。 

尽管风险高,但在在以下情况中,亲属输血可能被谨慎考虑: 

1. 如果患者为罕见血型(如孟买血型),无匹配血源时,需对亲属血液进行辐照处理后输注。 

2. 新生儿换血疗法中,父母血液需经特殊处理后方可使用。 

3. 极端紧急情况下,在无其他选择时,医生会权衡利弊。 

综上所述,亲属间的血缘纽带虽然紧密,但输血绝非简单的“血脉相连”。医学上的安全输血需要复杂的免疫学匹配,而近亲输血可能引发致命的连锁反应。与其依赖家人临时献血,不如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扩大公共血库库存,才能让所有患者(包括稀有血型者)获得安全血液。让科学的血液管理系统为所有人的生命保驾护航。      

 

  质控科:成琳

113 0 0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