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窗口期和潜伏期
来源:未知来源
作者:检验科
2024-02-29
220
0
0
分享
有很多人容易把窗口期和潜伏期弄混,认为窗口期就是潜伏期。两者有相似之处,窗口期和潜伏期期间发病均不明显。但两者又有本质的区别,现在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窗口期,是就病原体感染后检测层面而言的。指从病毒感染人体到感染者血清中的相应抗原、抗体或核酸等感染标志物能被检测出之前的时期。不同感染标志物的窗口期也不相同,以HIV为例,我国《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行业标准WS 293-2019》中指出,在现有诊断技术检测下,HIV抗体窗口期在感染后的3周左右,HIV抗原窗口期在感染后的2周左右,核酸窗口期在1周左右。虽然感染者在窗口期检测不到相应标志物,但仍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容易使感染者产生麻痹思想,忽视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可导致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窗口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检测技术和个体差异,由于现代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窗口期不断缩短,这对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利条件。
潜伏期,是就病原体感染后发展阶段而言的。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到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每一个传染病的潜伏期都有一个范围,潜伏期的长短与进入机体的病原体数量、毒力、繁殖能力以及机体的抵抗力等因素有关。如禽流感病毒,潜伏期从几小时到数天,最长不过21天;狂犬病毒,最长潜伏期可达十年以上。相同病毒不同感染方式,潜伏期也可能不同,比如HIV,经输血感染的剂量一般较大,所以潜伏期相对较短,而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剂量较小,因此潜伏期相对较长。虽然在潜伏期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但此时的感染者体内已经有大量的病毒存在了,是一个移动的传染源,具有极强的传染性。
检验科 陈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