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细小病毒B19(简称B19)于1975年由Cossart及其同事在乙型肝炎病毒筛查中发现,是细小病毒科红细胞病毒属中唯一能感染人类的病毒,也是迄今已知动物病毒中对人类具有致病性的、最小的单链线状DNA病毒,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生。B19感染病例可以是散发性的,也可以是聚集性暴发,并呈现出季节性,而且有地方性流行周期,病例数每 5-10 年可达到一个高峰。一般情况下,患者症状轻微,容易忽视,但在造血功能障碍和免疫缺陷个体,B19病毒感染则常表现为严重疾病或慢性过程。该病毒因具有非包膜性病毒衣壳,所以可在环境中稳定存在,从而使B19容易通过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空气、尘埃、患者的分泌物均可传播病毒,这也是该病毒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因体积小、缺乏脂质包膜,很难将其从血制品中将其灭活或清除,因此该病毒还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传播。
B19病毒在冬春流行季节妇女、儿童感染较常见,相关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传染性红斑:又称第五病。是一种常见的轻型儿童皮疹性疾病,以面部出现“掌拍颊”和躯干及四肢出现花边样红斑疹为特征。出疹前一周左右可出现发热、轻微呼吸道症状和周身不适。
2.暂时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危象:对一些伴有慢性贫血的病人,如镰状细胞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缺铁性贫血或地中海贫血,感染B19后可发生一过性再生障碍性危象。
3.关节病:在免疫健全的成人中,B19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关节炎,患者常表现为对称性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全身关节均为受累,但主要累及指趾小关节,其次为膝、腕和踝关节。关节症状多在3周内消退,少数可能发生持续性或复发性关节病,但此种关节炎不会破坏关节。
4.胎儿感染:大部分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B19后,仍然会生出健康的胎儿。但也可能会将病毒传染给胎儿,导致胎儿发生先天性感染,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影响巨大。有文献报道,孕20周前感染B19,胎儿丢失率约为8%-17%。孕20周后急性感染者,胎儿丢失率约为2%-6%。由于B19的复制主要在红细胞的前体细胞中进行,因此孕期感染后还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胎儿贫血,从而导致胎儿死亡。
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抗病毒疗法来治疗B19感染,也没有可用的疫苗。因此,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B19感染的有效方法。如,避免同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并经常洗手等。
检验科 陈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