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血小板输注无效?

76 0 0

2025-05-06

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指患者在连续两次接受足够剂量的血小板输注后,临床出血表现未见改善或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增高,甚至反而会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输注无效通常由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因素所导致。免疫性因素指反复输注血小板或有妊娠史的病人,患者血清中可产生血小板同种抗体(HLAHPA抗体),当再次输入具有相应抗原的血小板后,血小板抗原和抗体发生免疫反应,导致输入的血小板被巨噬细胞吞噬,血小板的寿命缩短,表现为血小板减少,临床疗效不佳。非免疫性因素导致的血小板输注无效包括患者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热、感染、脓毒血症、脾功能亢进等情况。此外,血小板制剂本身问题,如血小板功能不佳、储存不当等,也可能影响输注效果。

针对血小板输注无效,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干预:

1.             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和

2.             HLA配型,选择与患者相匹配的血小板进行输注,减少免疫反应;

2.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再生障碍性贫血(AA)等,改善血小板功能;

3.避免使用诱发药物:减少或避免使用可能诱发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药物;

4.使用免疫抑制剂:对于血小板抗体阳性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激素类药物或免疫抑制剂抑制免疫反应。
业务科  李俊英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